“青春词话,绿色诗行”——南京林业大学第七届生态诗词大会圆满落幕
编辑:白卫国 时间:2024-05-27 点击:

绿意笔端流,诗意绘生态。为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5月22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兔宝宝小剧场举办“青春词话,绿色诗行”第七届生态诗词大赛,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续贡献南林人文智慧和力量。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晓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卫欣,院长陈相雨,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瑾,副院长韩模永,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杨涵宇及各年级辅导员与学院百余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师生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了青春激情与绿色情怀的文化盛宴。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是我们代代承传的文化瑰宝。生态诗词大会旨在创造性结合古老的经典诗词与鲜活的当下生活,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生态活力。题目不仅囊括了诗词的背诵广度,更寻求理解上的深度,针对特定意象的含义、所用典故设问。如:“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是何品种。同学们群英荟萃,深思熟虑,在心中搜索着日积月累的诗词储备,选手之间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一道道题目的碰撞中,把激烈的对决,转化为诗词的交流盛宴。

激烈紧张的比赛之余,古典诗词与现代传播媒介融合,丰富的文化视听产品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展现诗词经典,让古典诗词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悠远意境。水杉舞团舞者们灵动的身姿与音乐融为一体,如诗如画,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个美丽的自然场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仿佛就在眼前,令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惊叹连连。

动人的歌声以婉转悠扬的旋律传递着对绿色发展推动者的由衷钦佩,深情的朗诵以饱含情感的声音传颂着对绿色事业奉献者的崇高敬意,让人们对绿色生态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期间,互动节目“观众抢答”更是热闹非凡,台下观众踊跃参与,积极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飞花令”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选手们或沉思默想,或妙语连珠,你来我往,以诗词为武器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精彩场面纷呈迭起,令观众们目不暇接,喝彩声此起彼伏。在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过程中,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深深融入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精神血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莅临指导,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在当代传播中,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这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根基所在。在给予选手们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同时结合具体词作,从了解文学背景、知人论世、体会诗歌间微妙的情感魅力三个方面建议同学们提升文学素养。最后高峰老师以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的吟唱结束讲话。声情并茂,余音绕梁,在场师生们无不凝神谛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淮安校区“彩虹小白马队”荣获诗词大会特等奖。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大熊猫保护主题征文比赛获奖优秀作品并进行了颁奖。

此次的生态诗词大会,师生们或吟或诵,或歌或舞,将自然之美、生态之韵传递于众。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秉持“以文载道,以诗育人”的理念,将继续响应学校“生态文化节”的号召,初心不改,力求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投入以引领者、守护者、推动者和传播者的姿态,自觉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来,彰显新时代南林人使命担当。

文字:王蕾 戴亚丽   图片:宋伟 周庆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