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坚持教育为先 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
陈瑞娟
人才培养是推动个人成长、促进国家繁荣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闻传播学专业作为培养“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阵地,在新文科、新技术及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传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传播社会主义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价值引领。当前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非常广泛,各种虚假信息和谣言也随之产生。由于传媒行业自身具备的意识形态特性,其发展和人才培养尤其需要关注社会文化属性。在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责任为导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能担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之重任的传媒人才。
培养创新思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并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精彩纷呈,加速着媒介融合发展,重构传媒行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变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响应国家关于“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融媒体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要鼓励学敢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推动传媒行业的持续发展。
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如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数据分析等。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传媒技术和工具,提高竞争力。实践锻炼是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传媒人才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一方面,通过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类传媒业相关的竞赛,如学院奖、大广赛、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在人才强国和科技创新战略背景下,培养传媒人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传媒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做好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