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专业教学视野,完善人才培养路径,加深学生对学科多元化理解,我校人文院与新华网共建数字化科研实践基地。
9月15日下午,人文院就该新领域的探索,邀请到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学术带头人、“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创始人杨溟先生,于图书馆8B114开展了一场《水晶球&蓝星球:未来世界的感知洞察与生态建构》专题讲座。同时,出席此次讲座的领导和老师还有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相雨、副院长张伟博、图书馆主任李琛、广告系主任韩为政以及人文院冯广圣教授、冯菊香教授和王丽媛老师。讲座由人文院研究生张小丫主持。
讲座开始前,首先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相雨为本次讲堂致辞,他对杨溟院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陈院长指出数位优秀新闻传播学者都汇聚于杨院长领导的创作中心,并期待与杨院长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
随后,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授权代表陈相雨院长和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代表杨溟先生进行签约。
签约完成后,杨溟院长开始进行讲座,他结合自身团队的科研成果,向同学们普及了人工智能从科技层面对人类生命科学的推动。他指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复杂性科学的时代”,而媒体的作用正是揭示真相、公之于众。同时,杨溟院长详细介绍了情绪识别、细腻度情感定量行分析计算这类新型跨平台、跨媒体的大规模感知信息的处理方式。他结合了河南郑州极端降雨、马航空难等灾害,提出除了气象部门手段,更复杂多元的技术应被引进,通过精准数据小范围降低
极端天气的影响。最后,杨院长分别从城市空间、科幻电影、数字公共等领域,多维度阐释了蓝星球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结合我校林学的研发优势,为同学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科学媒介系统。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杨溟院长围绕同学提问耐心解答,并就如何看待媒体分化的观点及如何处理学科单一数据来源难以支撑深入解读等社会热点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杨溟院长还鼓励同学们要培养多元意识,与不同学科组队探索,不为现有领域拘泥。
讲座的最后,在场的老师们就自身理解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对杨院长的敬佩以及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人文院将秉承着“人尽其才,文以化人”的思想理念,继续深入对多元传媒领域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多元学科视野,提升人文学子的综合研究能力。
文:戴亚丽
图:戴亚丽 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