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民生福利治理现代化
易艳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福利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国运”,民生福利问题是最大的政治,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国民生福利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我国的民生福利治理惠及规模庞大的人口。各项民生福利举措惠及全体人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到兜底线、广覆盖。第二,我国的民生福利治理以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民生福利政策需统筹城乡与地区发展,健全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均衡性与可及性,维护公平正义,尤其注重农村的福利供给质量提升。第三,我国的民生福利治理兼顾人民的物质福利与精神福利。注重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民生福利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求。第四,我国的民生福利治理强调生态系统观。注重福利治理中的政策、主体、资源、环境等各要素的有机关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福利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路径可进一步分解为以下层面:一是福利理念的积极性与人本化。秉持“积极福利”理念,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以人为本,关注不同人群的特殊性需求,注重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与人民的广泛参与。二是福利政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明晰政策内容,出台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实施细则”“服务标准”等政策文本,提高相关福利政策文本的标准化程度。此外,提升福利政策执行的规范化程度,以保障政策落地的扎实性与公平性。三是福利主体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充分整合资源,激活社会化主体参与福利供给的动力,构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服务共同体。同时注重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畅通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力量参与福利治理的渠道。四是福利项目的精准性与整体性。各类福利项目的落地实践因应不同福利对象的个别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性专门化供给。同时,从整体性视角推进各项福利项目的实践,促进各类专业性福利项目实施的链接与融合,推进民生福利的整合治理。五是技术依托的数智化与包容性。在数字化背景下,民生福利治理亦需充分融入并利用数智化的技术生态,促进服务升级,提升福利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需关注社会大众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对于数智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使用程度与受惠程度,以适应民生福利治理现代化的共享发展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民生福祉的新论述新部署,描述了人民生活的美好图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本色,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顺应了历史大势,契合了群众期盼。推进民生福利治理现代化,亦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民生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
(本文作者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