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之隔》本故事以获得“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并被誉为“当代女愚公”的感动人物——贵州黔南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为主人公原型,从电影艺术的角度上进行创作加工完成,讲述当下现实生活中,女主人公因爱情嫁进穷困闭塞的山村,因没有路而遇到人生重重困难。在孩子和丈夫相继去世后,她因爱立志,从小爱到大爱,带领村民用简陋的工具,向挡着家乡脱贫致富的大山宣战,历经十三载跌宕起伏,硬生生凿通了一条出山之路、从此走向幸福之路,振兴乡村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
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导演王一诺是偶然间得知邓迎香,一个远在大山的女性的奋斗故事,感触很深。于是来到贵州,她决定把这个故事带到国内银幕,弘扬女性榜样的力量。
这部影片内容以亲情、爱情、民族情、国情相结合,先从女主人公时立香和刘德顺的小家庭出发,以自己的孩子由于大山的“阻隔”未及时就医高烧死亡为首个冲突点,切入挖山的中心要素;之后以丈夫刘德顺的死亡将时立香推到挖山的事件前,丈夫的遗愿、大娃的夭折、自身的反思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推动下,立志挖空大山,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临近中后段,
吴西望老板的出现将挖山更具实现的可能,将故事推向高潮。家乡的大山就是摆在村民们面前的拦路虎,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时立香带领村民用简陋的工具,向挡着家乡脱贫致富的大山宣战,历经十三载跌宕起伏,凿通一条出山之路、从此走向幸福之路。在电影中,村民们被时立香感动,纷纷按手印表决心,齐心协力投入到开山的场景让人感触颇深。要幸福就要奋斗,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靠“等”做成的。在困难面前,人看起来是渺小的,但是人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在团结一心,斗志满满的人民面前,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人心齐,泰山移。愚公志不仅仅存在于电影中,在发展的道路上,正是有下决心办大事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品质,迎难而上,不懈奋斗,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这样一部108分钟的影片里讲述的故事层层递进,很多情感的细节非常细腻,整体结构全面而完整,它饱含了真挚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伟大的民族团结之情。从情感到情怀的升华,在浑厚有力的音乐旋律中,是观众深受感动的震撼,现场观众很多人留下了眼泪,也鼓起了掌。希望更多人看到,找到生活的勇气和向上的力量!就像电影里阿婆的那句话一样,“人连活着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
“我这辈子就是用嘴啃,用牙咬,我也要把这座山给挖穿。”我们挖的不仅是大山,我们挖的是“穷根”,这是主人公时立香向大山的宣战,更是向穷苦命运的宣战。我们应当学习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定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勇于挑战的优良作风;我们应当学习并践行当代愚公移山精神。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珍惜我们拥有的宝贵青春,做一些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自己的青春闪光;我们要勇立时代潮头,做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做时代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定领导下,团结各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