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设置
编辑:白卫国 时间:2024-09-06 点击:

1.新闻传播学(学科代码:050300)

我校是全国林业高校唯一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是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副会长、秘书以及江苏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广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所在单位。学科渊源可间接追溯至1936年金陵大学“电影与播音专修科”,1952年院系大调整后其文化影响持续绵延。1996年新闻传播类专业点广告学招生,2015年招收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式设立。

现有特聘教授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7人,“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3人,双创博士2人。近五年新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3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梁希科学技术奖励(省部级)1 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10余项。本学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绿色新闻传播、绿色广告与品牌传播、绿色编辑出版与林业遗产保护为特色,建设“红绿相融”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在生态文明传播、新媒体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影响日益深远。

主要研究方向:

(1)传播学

(2)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

(3)编辑出版与语言文字

(4)文化与传媒

2.新闻与传播(学科代码:055200)

本学位点以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2015)《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关于设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核心课程的通知》(2020)为指导,培养具有深厚新闻与传播知识、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新闻舆论人才,体现明显政治性、业务性、实践性、公益性特征的教育工作和立德树人之事业,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人,讲师1 人。学科建设秉承五大理念,一是“两个强化”:强化为党育人、强化为国育才;二是“两个一流”:一流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先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三是“两个对接”:对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新闻传播行业发展趋势;四是“两个关注”:关注学科交叉、关注技术变革;五是“两个侧重”:侧重特色差异发展、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主要研究方向:

(1)广告与新媒体方向

(2)融媒体传播方向

(3)文化与传媒方向

3.农村发展(学科代码:095138)

南京林业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00年设立,为国家首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学位〔2014〕46号文,2015年更名为农业硕士,设农村发展专业学位领域。本学科立足“三省一市”,辐射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农林结合的农业硕士人才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以大农业观作为基本指导理念,不仅打好“农业农村牌”,而且唱好“林草戏”,以农林一体、农林融合、生态绿色的特色贯穿到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本学科现有师资2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余名,100%具有博士学位,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新时代高水平工作队伍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相关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建立严格的人才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社会认同度和彰显度不断提高。在社会服务方面,在省内外开展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咨询工作,教师先后被聘为江苏省农委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政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咨询专家,江苏省农业品牌与市场建设专家库成员等,为服务国家与江苏的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

(1)农村社会治理

(2)农村生态文明

(3)乡村传播与信息化

4.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代码:045300)

我院国际中文教育特色鲜明、底蕴深厚,2006年我校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设有对外汉语研究方向,2014年招收第一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2021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我校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在国内建有多家实习基地,留学生教育实践经验丰富。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学术队伍年龄结构、学源结构合理,是一支合作默契、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本学科以“讲好绿色发展故事,传播生态文化理念”为主要内涵,立足汉语,服务农林,促进绿色文化国际传播。坚持“农林汉语”特色定位,着力打造“中文+农林”专业品牌。本学科立足跨文化交际和全球一体化的现实需要,着力培养对外绿色生态文化传播及涉农涉林相关组织机构的国际汉语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生态文化传播

(2)跨文化交际

(3)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