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5年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年度大会
通讯员:丁钰婷 董浩 韩为政 摄影:丁钰婷 董浩 韩为政 审核:王瑾 编辑:白卫国 时间:2025-11-13 点击:

11月9日,2025年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年度大会在淮安顺利召开。此次年会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淮阴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承办。大会以“交流·互鉴·变革:国家传播能力现代化与区域传播生态创新”为主题,吸引了省内外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世界局势和传播体系变革的形势下,新闻传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校长勇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勇强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依托学校特色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他表示,南京林业大学秉持行业特色办学,依托学校林科优势,坚持推动新闻传播学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嫁接、讲好林业故事,努力构建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同频、学术研究与发展实践共振的发展格局。

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勇强讲话

大会开幕式由副校长张晓琴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赵宜江,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等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院党委书记卫欣、院长陈相雨,学院教师、研究生代表也参与了本次大会。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主持开幕式

张新科代表江苏省社科联祝贺本次大会召开。他从新闻传播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信息时代新闻传播途径的变化方式、新闻传播专业的生态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对新闻业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倡导学者们要走进社会,走进田间地头,充分挖掘一线材料去做在地研究。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开幕式上讲话

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开幕式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传播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传播形态与舆论生态;另一方面,区域传播生态呈现显著差异化发展特征。因此,业界同行更需要加强交流、互鉴和变革,以“交流”打破学科壁垒与区域界限、以“互鉴”促进学界与业界协同、以“变革”锚定核心目标。

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会长张红军发表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由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主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唐绪军,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葛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省新闻传播学学会副会长、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相雨分别就《拥抱先进科技 坚守真实底线》《当地方国际传播遇上区域国别国际传播》《从“苏超”融合传播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路径》《中国新闻传播学知识的多源异构问题》《地方何以国际:当前中国地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政策张力》《贯彻国际传播“一国一策”理念的三个层面》《生态文明传播的范式更迭、价值变革与研究趋向》进行了主题分享。

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陈相雨在主题演讲中强调,生态文明传播是在传统环境传播的基础上,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导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驱动,积极推进从“环境传播”到“生态文明传播”的研究范式转向,为推动全球环境正义提供中国智慧。

会议现场举行了“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签约仪式。该联盟由26家高校单位共同组成,包括7家会长单位、9家常务理事单位及10家理事单位。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度融入全省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各成员单位代表共同签署联盟公约,携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揭牌仪式,唐绪军、张新科、勇强、赵宜江等共同为联盟揭牌。

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签约仪式

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揭牌仪式

本次大会共设“解码‘苏超’——区域传播的创新样本”“国家传播战略与区域传播体系的协同机制创新”“数智时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未来途径”等6个分论坛,我校人文学院陈长松教授、冯广圣教授、常凌翀教授、殷文教授和赵呈晨副教授分别担任各分论坛学术主持。多篇由人文学院教师、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入选本次年会,其中刘思雨老师、韩为政老师和王清华老师获评大会推荐论文。此外,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选拔10名志愿者,参与本次年度大会前期、中期、后期的各项筹备工作。

本次年度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创新研究与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拓展了该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国际视野,增强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当前新闻传播领域深耕发展的信心。未来,我校将持续推动新闻传播学科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在国际与区域传播体系变革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