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强对旗舰物种长江江豚的保护,10月24日,“从河流到海洋”——国际淡水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江豚保护经验交流活动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举行。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卫欣带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瑾,组织员徐能,辅导员王丽媛以及我院研究生代表共同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首先针对“长江江豚保护:成就、问题与对策”发表2025国际淡水豚保护研讨会主旨报告。在报告中,他将江豚如今的保护成效归因于江豚保护体系的建成与完善,并指出当下江豚保护对于生态多样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卫欣教授以“‘码’住微笑:以特色文化筑梦长江生态保护新画卷”为主题发表专题报告,介绍生态影像与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的概况,强调其对于生态环境资源科普与保护的基础性作用。他指出,要将长江保护投入教学工作,并从江豚保护状况调查、科普推文撰写发布、文创产品设计、科普文旅短片创作、保护活动参与情况等五方面展开汇报。他表示要运用生态科普纪录片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和长江江豚保护的双向奔赴,以社交媒体投放来增加江豚保护的影响力,以此增强公众对于长江生态的保护意识。

此外,各行业研究专家针对江豚保护从“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研究进展”“公益组织在江豚保护中发挥的作用”“长江江豚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长江微笑传递国际志愿者行动”“AI豚宝与长江的故事”等方面进行专题报告,并针对江豚文化与大众生活发表快闪演讲,呼吁广大公众积极投入到保护江豚的行列之中。


我院研究生积极参与本次会务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文底色,为长江江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添青春力量。本次活动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了全新范本,将进一步推动人文学院师生对于长江生态保护的路径探索,为生态多样性发展注入更闪耀的人文光芒。相关报道已被凤凰新闻、改革网、紫金山、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多家媒体转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