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南京林业大学在南林大厦四楼报告厅隆重召开“人文古树调查项目阶段性成果发布会暨深化研究专家咨询会”,此次会议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人文古树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古树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会议伊始,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院长陈相雨致欢迎辞,向与会的专家、媒体及师生致以热烈欢迎,以及介绍人文院概况。他着重指出,人文古树作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纽带,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由此特别强调此项目对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及地方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成果汇报环节,项目组成员代表黄鑫雨通过详实的调查数据与鲜活的古树案例,介绍了该项目对古树的四个创新分类——"历史见证""神话传说""文学艺术""民俗信仰",并展现了含100棵典型古树的数字化地图,向大家详细陈述了古树调查项目自启动以来所取得的各个阶段性成果。
专家指导交流环节,校内外专家学者从古树保护困境、政策制度、社会影响等维度展开深入剖析,为项目优化提出许多宝贵建议。江苏省社科院张春龙研究员提出要强化项目中的实践调研展示,凸显古树保护实效;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董敦义高级工程师分享了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力倡从人文维度拓宽保护思路;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方炎明、沈永宝教授分别从优化竞赛呈现、完善报告细节着手,前者聚焦文化保护视角,提出优化报告展示形式,后者直击古树资料与实际脱节、保护不善等痛点,提议细化报告内容,重视科研价值挖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彭雷研究员指出体制机制中的不足,倡导多元主体共建保护机制;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院毛岭峰院长主张立足中国故事讲述,深挖古树文化传承脉络,呈现数字化亮点。
媒体代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编委、现代家庭报总编辑戴万祥,以及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记者张晓蕊都肯定了该项目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愿助力项目成果的多渠道传播,提高社会对人文古树保护的关注度。
南京林业大学校团委副书记肖岩作为学校参会代表,主张将古树信息图表化,并打造情感故事线,深度融合科学数据与人文情感,激发公众参与。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古树调查项目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各方的支持,项目组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同时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推进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我国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图:周庆沁、梅文佳 文:时伍仪、梅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