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轶锋,讲师
202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项目情况:
主持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老年数字素养的阶段困境及协同培育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老年网络消费心理及行为机制研究”
参与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时空比较下北京市老年贫困研究”
参与国家发改委委托项目:“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
参与北京市民政局委托项目:“智慧养老的微观基础研究”
代表成果:
●论文
1.刘轶锋:《晚年独居意味着孤独吗?——基于社会网络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人口与发展》2022年第1期。
2.杨菊华、刘轶锋:《数字时代的长寿红利:老年人数字生活中的可行能力与内生动力》,《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1期。
3.杨菊华、刘轶锋、王苏苏:《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基于多层面与多维度视角的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4.杨菊华、刘轶锋:《论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历史溯源与主要意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2期。
5.杨菊华、王苏苏、刘轶锋:《新中国7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第4期。
6.乐章、刘轶锋:《民营养老机构政府扶持:研究进展与若干争议》,《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4期。
7.张奇林、刘二鹏、刘轶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的评价与优化》,《江淮论坛》2018年第2期。
●奖项
1.2021年9月,入选首届“青柠创新研究计划”,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阿里巴巴集团
2.2021年7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题征文优秀奖,中国人口学会
3.2021年5月,第八届中国老年学研究生论坛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
4.2019年7月,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
5.2017年6月,第十届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三等奖,中国人口学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研究方向:
数字技术与老年福祉
老龄政策
养老服务
代表性项目成果:
论文《晚年独居意味着孤独吗?——基于社会网络的调节与中介作用分析》发表于2022年第1期。
内容简介:
老年人独居比例和孤独感的上升已经成为家庭现代化转型中的典型现象,现有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忽视了社会网络的视角。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社会网络在老年人独居和孤独感之间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老年人独居并不意味着会感到孤独,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加重或缓解了独居带来的孤独感上升。具体而言:第一,老年人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多元-活跃型、社会-消极型、子女-消极型和单一-活跃型四种类型;资源禀赋丰富的老年人具有多元-活跃型社会网络的概率更大。第二,仅具有子女-消极型社会网络的老年人,单人独居才会显著提升他们的孤独感。第三,单人独居和夫妇独居老年人均会通过多元-活跃型的社会网络缓解自身孤独感。应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从能力建设和社区环境营造两方面,推动老年人社会网络向多元-活跃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