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坤
编辑:白卫国 时间:2021-03-01 点击:732次

钱  坤,讲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20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系,9月入职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2年5月任农村发展专业硕导。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区微更新视野下基层协商民主的共识困境与长效机制研究”

主持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重点项目:“江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点任务与关键对策研究”

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南京加强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

代表成果:

●著作:

1.唐亚林、钱坤等,社区治理的逻辑:城市社区营造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模式,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

2.唐亚林、钱坤等,城市治理的逻辑: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

●论文

1. 钱坤,唐亚林.规划治国:一种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范式[J].学术界,2023(04):5-19;

2. 钱坤.时空复合型国家规划体系:国家现代化建设蓝图的中国式建构[J].社会主义研究,2021(04):107-114;

3. 钱坤.技术监管:智慧社区大脑新型风险监测与处置模式建构[J].行政论坛,2020,27(04):99-104;

4. 钱坤.城乡比较视角下农村网格化管理审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2):121-131;

5. 唐亚林,钱坤.“找回居民”:专家介入与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内生动力再造[J].学术月刊,2020,52(01):84-96;

6. 钱坤.从“治理信息”到“信息治理”:国家治理的信息逻辑[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07):48-53;

7. 唐亚林,钱坤.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经验及其优化对策——以上海“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20(02):43-52;

8. 钱坤.“日常生活”治理:城市治理的转型方向与实践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03):75-80;

9. 钱坤,张云亮.基层治理中的“说服”何以有效?——基于鄂东、皖南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02):249-256.

10. 钱坤.城市基层治理秩序的复合化建构[J].兰州学刊,2022(09):69-79.

11. 钱坤.从激励性到强制性: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实践模式、逻辑转换与实现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5):83-91.

12. 钱坤.国家认证能力与城市治理——以网格化管理为中心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9(01):124-130.

13. 钱坤.从“管理”走向“服务”: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困境、功能转型与路径选择[J].兰州学刊,2019(11):134-145.

14. 钱坤.社区治理中的智慧技术应用:理论建构与实践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04):64-70.

15. 钱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居住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及其平衡[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2,24(05):68-76.

16. 钱坤.从“悬浮”到“嵌入”:外生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22(01):25-30.

17. 钱坤.制度变化、行动者注意力与事业单位改革——基于S市X中心改革的考察[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9):79-85.

18.钱坤.空间重构:老旧小区社区营造的治理逻辑[J].长白学刊,2021(03):137-142.

●奖项

1.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教委,2020;

研究方向:

城乡基层治理

规划治理

技术治理

代表性项目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钱坤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区微更新视野下城市基层协商民主的共识困境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1BZZ109),阶段性成果为发表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经济管理》《兰州学刊》等期刊上的系列论文。

当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从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建设模式转向以社区微更新为基本单元的城市更新模式。实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社区微更新工程,已成为未来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基层协商民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但总体来看,基层协商民主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制度层面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悬浮化 ;另一方面,在平台层面各类协商平台、议事会议形式化;再者,在技术层面协商操作技术缺失化。基层协商民主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在于难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识,没有与之相配的有效运行机制体系。随着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度转型,社区微更新作为吴良镛等人提出的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的具体应用,已经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实践的重要场域。以其为切口研究 基层协商民主的共识困境破解与长效机制建构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程参与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主持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专项《“大数据时代超特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及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7VZL020),阶段性成果为发表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学术月刊》《社会主义研究》《行政论坛》等期刊上的系列论文。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建设规模扩张无序、居住空间贫富分化等“城市病”的治理问题日益严重,超特大城市治理的压力日益增大。在当前超特大城市治理能力有限的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借助于新兴技术形式,探讨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的模式和关键技术应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构建城市治理新秩序。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对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等都带来了极大冲击。城市政府在信息技术被使用的过程中,技术与组织、制度之间是如何互动,组织制度如何限制和影响了技术的执行,同时技术的执行又反过来如何催化、推动组织、制度的深层次的变革。城市治理通过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走出一条技术优化治理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