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娟,讲师
2010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同年进入南京林业大学广告系工作。
项目情况:
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城市题材纪录片叙事流变研究”(2020SJA0140)。
主持2022年南京林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培育项目《纪录片研究》课程思政改革。
参与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文明建设重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研究”(2014SJB034)。
参与完成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美育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2011B12)。
代表成果:
●编著
陈相雨,郭静,陈瑞娟等,广播电视概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
●论文
1.陈瑞娟.城市纪录片的意象建构与文化表征——以《奇妙之城》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05):82-86.
2.陈瑞娟.“互联网+”时代纪录片IP的开发与运营[J].新媒体研究,2022(02):54-57.
3.陈瑞娟.奇观呈现与话语支配——纪录片《航拍美国城市》的叙事逻辑[J].新闻知识,2020(10):71-76.
4.陈瑞娟.反射式纪录片《童心无归处》的真实表达[J].电影文学,2019(14):102-105.
5.陈瑞娟.营销4.0时代纪录片的品牌化运营——以《风味人间》为例[J].东南传播,2019(11):127-129.
6.陈瑞娟,刘晨宇.跨界营销——“互联网+”时代老品牌的新生之道[J].艺术科技,2019(12):187-188.
7.熊仁国,陈瑞娟,刘美琳.《乡里彩虹城里雨》:农民的困惑与突破[J].当代电视,2016(05):48-49.
8.张诗逸,陈瑞娟.《见字如面》中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基于“仪式观”的视角[J].戏剧之家,2019(27):84-85.
9.陈瑞娟.美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途径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5):62-64.
10.陈瑞娟.以《花样男子》为例试析电视剧翻拍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93-95.
11.陈瑞娟.浅析K歌节目的流行[J].青年记者,2009(14):56.
12.陈瑞娟.纪录片的影像意义建构[J].声屏世界,2009(11):44-45.
●奖项
1.2022年、2021年、2017年学院奖春季赛杰出指导教师,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组委会。
2.2021年第13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
3.2023年、2022年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
4.2023年、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组委会。
5.2019年、2020年江苏省科普公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纪录片理论,品牌传播,环境传播。
代表性项目成果:
主持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城市题材纪录片叙事流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20SJA0140)最终成果为系列论文《城市纪录片的意象建构与文化表征——以为例》《“互联网+”时代纪录片IP的开发与运》《奇观呈现与话语支配——纪录片的叙事逻辑》等。
城市纪录片是以城市为拍摄对象或拍摄背景的,以表现城市生活和城市故事为主题的纪录片类型,是展示城市风貌、弘扬城市精神、传播城市形象的窗口。国内的城市纪录片多以城市中普通人故事为镜头焦点,以人物走访的故事线带动城市真实面貌的呈现。抓取城市环境空间、民俗习惯、人生故事等城市符号进行意象建构,并在意象的展示与书写中进行文化表征实践。用环境意象勾勒城市环境空间的外在形态,描绘出城市精神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俗意象映照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揭示普通城市居民的价值归属;通过人生故事折射对个体生命价值尊崇的社会观念。城市意象具有的形象性和象征性融合了城市的物质实在空间和抽象文化空间,影响受众对城市信息的认知和情感倾向,促进观众对表象之下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国外的一些城市纪录片在创作时以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为拍摄对象,将镜头对准城市里的地标建筑、工程奇迹和生活场景,辅以历史背景的穿插叙述,以富有戏剧性的后期剪辑配合先进的航拍技术打造视听奇观,运用典型符号建构令人惊叹的物质奇观,塑造恢弘壮丽的城市形象。观众被奇观形式和奇观内容所吸引,陷入充斥着大量城市信息的逼仄空间,被隐性控制,按照制作者既定的程式接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