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怡
编辑:朱国秋 时间:2019-10-22 点击:

王梦怡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019年2月进入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工作。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困境儿童家庭韧性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提供与社会权的实现研究”

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与递送服务制度研究”

代表成果:

●论文

1.王梦怡、彭华民.地域与排斥: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排斥[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7-104.

2.王梦怡、彭华民.福利制度视角下的社会权利及本土化反思[J].理论月刊,2022(1):97-105.

研究方向:

社会福利政策

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

代表性项目成果

王梦怡、彭华民.地域与排斥: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排斥[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CSSCI;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5月29日全文转载)

困境儿童福利实践问题主要是集中于地域和户籍身份两个向度上的福利排斥问题,而导致其福利排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一直以来我国福利提供领域存在的“差序格局”。因此,实行统一的“社会身份”标准进行福利提供、缩小平衡地方间儿童福利提供差距,是摆脱福利排斥、减少儿童福利问题的关键。

王梦怡、彭华民.福利制度视角下的社会权利及本土化反思[J].理论月刊,2022(1).(CSSCI扩展版;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

公民身份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社会权利是公民身份要素中的重要一环,社会权利是公民所拥有的确保个人获得一定的福利、能够使福利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社会权利就是社会福利制度下的公民身份的重要表现。本文从分析西方公民身份发展过程中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这两个取向出发,针对公民身份的三大组成之一的社会权利,结合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实际情况,探析社会权利的本土化发展。本文认为,在发展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福利制度的背景下,社会权利在强调国家责任的同时,也应重视市场、家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福利多元的提供主体,同时个人也要形成公民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