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松
编辑:白卫国 时间:2021-03-01 点击:

陈长松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年6月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晋升教授职称。2020年调入南京林业大学工作,2020年8月任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导。

《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报刊革命:陈独秀后期报刊实践与思想研究(1921-1942)》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出站报告,论文曾入选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分会第2届、第5届“年会优秀论文”。

项目情况: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移动传播‘空间形变’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陈独秀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融合媒介空间特性与新闻影响力生成、扩展研究”

代表成果:

●著作:

1.陈长松,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2.陈长松,报刊革命:陈独秀后期报刊实践与思想研究(1921-1942),花木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22年

3.陈长松,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移动传播“空间形变”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

●论文

1.陈长松、蔡月亮.技术遮蔽的空间:媒介环境学派空间观初探[J].国际新闻界,2021(07):108-114.

2.陈长松.“时间完胜空间”?——对“用时间消灭空间”信条的新闻传播学再思[J].编辑之友,2020(10):78-85.

●奖项

1.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

2.陈独秀后期报刊实践与思想研究(1921-194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出站报告,2019年;

研究方向:

中国新闻史

媒介空间

代表性项目成果

《报刊革命:陈独秀后期报刊实践与思想研究(1921-1942)》,共20万字,由花木兰出版社2022年出版。该书是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完成,获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资助。该书是国内研究陈独秀后期报刊实践与思想的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有助于丰富读者对陈独秀的认知,也有助于学界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对于新闻传播学科而言,也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学术意义。

《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移动传播“空间形变”研究》,共25万字,由河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本研究首先对移动传播、空间等两个关键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两个概念的交接点,论证从空间视角审视移动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从空间转向确立的空间“主体性”、“优先性”的视角,反思传播学研究中的“空间”现状,指出确立“主动”、“在场”、“持续”的传播空间观的必要性。其次在梳理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基础上,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审视移动传播的“空间形变”与影响;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检视移动传播的“空间形变”与移动传播技术、移动传播主体建构、传媒内容产制与“微舆情”规制研究等方面的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机遇,为国家、社会及媒体应对传播转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