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超峰,山西祁县人,南京大学法学(政治学专业)博士,南京大学法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后,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乡村文化与数字社会研究。自2019年起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先后获得管理学学士(西南大学·2009)、管理学硕士(上海社科院·2012)、法学博士(南京大学·2018)学位。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在《公共管理学报》《学习与实践》《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求实》《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经济与管理》《深圳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论文
—制度画像与行动呈像: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双重可视化路径[J].探索,2023(06)./(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梯度嵌入与数字反哺:数字乡村建设中新农人的数字转化逻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23(3).
—从项目化整合到共享秩序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运行机制探析[J].党政研究,2023(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重构[J].经济与管理,2022(5).
—条块结对: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阐释[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民情再造[J].求实,2022(1).
—基层治理新格局中的界面化整合与机制探析[J].天府新论,2021 (6).
—治理规模与半径调适:基层社会差序治理单元的建构逻辑[J].农村经济,2020(11).
—组织资源禀赋与社会组织党建嵌入类型-基于南京市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J].学习与实践, 2020 (6).
—退出与呼吁:合作社的功能转变与治理变革[J].农村经济,2018(2).
—社会治理中的情感回归与张力调适[J].兰州学刊,2018(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NGO的成长和治理[J].中国第三部门研究,2017(2).
—产权强度与社会黏合度:城市边缘社区的治理困境[J].探索, 2017 (2).
—村集体经济再认识与集体经济再造[J].经济与管理,2015(1).
—水环境危机与治理赋权:以浙江省五水共治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5).
—产权公共领域与农地确权颁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
—给予型背景下的村庄治理逻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农户土地利用形式视角下的农业组织选择—以上海三类农业组织为例[J].农村经济, 2013(1).
☆专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乡村社会民情重塑研究(22BSH04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支助项目:文明实践与乡村社会公共性重建研究(2024M75135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林长制与河湖长制的比较研究
—入选2020年江苏省“双创博士”,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2020年10月
目前承担的课程:
本科课程《农村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