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师号 | |||||||
|
|||||||
于师号,男,副教授、博士。 现任中国俗文学研究会会员、明清小说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员。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文化、生态文学与美学。
科研成果 论文: 1.《宣鼎家世及生平事迹新证》,《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1期,CSSCI,第一作者; 2.《孔子的“方内之游”与庄子的“方外之游”》,《求索》,2012年第11期,CSSCI,第一作者; 3.《南京近代词人陈作霖与〈可园词存〉刍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 4.《孔子之“游”与古代诗赋探骊》,《名作欣赏》,2012年第8期,核心,第一作者; 5.《论孔子“游”传说的叙事模式与审美心理》,《作家》,2012年第12期,核心,第一作者; 6.《基于角色转换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安徽职业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 7.《论孔子“比德”的游历审美观》,《语文学刊》2012年第8期,第一作者; 8.《晚清小说戏曲作家宣鼎交游考论》,《文教资料》,2012年第19期,第一作者; 9.《论<琴操>体文学与孔子“游”文化》,时代文学,2011年第10期,核心,第一作者; 10.《漫议孔子与古代戏剧——以<麒麟记>为解读对象》,四川戏剧,2011年第3期,核心,第一作者; 11.《孔子“游”的文化功能及精神刍议》,求索,2010年第10期,CSSCI,第二作者; 12.《<夜雨秋灯录>本事再考》,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3期,CSSCI,第一作者; 13.《<夜雨秋灯录>本事考》,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 14.《晚清传奇林中的一朵奇葩—<返魂香>创作由来及艺术初探》,四川戏剧,2008年第2期,核心,第一作者; 15.《彭孙遹词学思想发探》,鲁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 16.《<夜雨秋灯录>艺术新探》,语文学刊,2006年第10期,第一作者; 17.《周德清、钟嗣成比较探微》,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 18.《天缘与人力——从“金锁”来历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一作者。 教材与著作: 1.《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编。 科研课题与项目 1.江苏高校生态美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苏省社科研究课题(青年精品),2013—2014 年,主持; 2.“石城七子”与近代南京地域文学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2012—2014 年,主持; 3.先秦诸子游历文化及当代启示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2009—2011 年,主持; 4.明中叶南京区域文学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2011年,参与。 社会服务与学术活动 1.唐圭璋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暨词学国际研讨会,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江苏省首届青年文史学者高层论坛,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获奖情况 1.《中国古代文学》,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案讲稿一等奖,2013年6月; 2.《宣鼎家世及生平事迹新证》,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12月; 3.系列论文“《夜雨秋灯录》本事考、《夜雨秋灯录》本事再考”,江苏省第七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12月; 4.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