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苏彦
日期:2019-10-22 文章来源:南京博杉 浏览次数: 字号:[ ]




沈苏彦,1979年9月生,2009年获德国科隆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承担《旅游资源学》、《生态旅游》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社科联应用精品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近10项,在SSCI、CSSCI等较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入选南京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对象,南京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研究方向:(1)生态旅游;(2)遗产旅游;(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4)乡村旅游。

 

科研成果

论文:

1,Understanding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Districts from a Representation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2016年,SSCI;

2,Intention to revisit traditional folk events: a case study of Qinhuai Lantern festival,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4年,SSCI;

3,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authenticity, loyalty,  involvement and attitude towar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年,SSCI;

4,Visitors’ intention to visi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zhou, China,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2009年,SSCI;

5,《基于“谷歌趋势”数据的入境外国游客量预测》,资源科学,2015年11月,CSSCI;

6,《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南京市为例》,城市问题,2014年10月,CSSCI;

7,《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旅游地演化规律探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月,CSSCI;

8,《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月,CSSCI;

9,《四川旅游市场灾后恢复模式研究——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CSSCI;

10,《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意向的实证研究》,人文地理,2011年2月,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南京城市历史街区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2月,核心期刊;

12,《基于分岔理论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情景分析》,生态经济,2015年9月,核心期刊;

13,《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36个生态旅游区为例》,林业资源管理,2013年6月,核心期刊;

14,《基于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测算的旅游开发研究——以苏州为例》,生态经济,2014年5月,核心期刊;

15,《基于Logistic增长模型的旅游地演化规律探析》,商业时代,2011年5月,核心期刊;

16,《恢复力:旅游影响研究的新视角》,商业时代,2012年1月,核心期刊。

 

教材与著作:

1、《弹性思维下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专著;

2、《旅游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年,副主编

3、《旅游地理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副主编;

4、《旅游景观审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科研课题与项目

1、基于恢复力理论的旅游历史街区演化过程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4年,主持;

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2013年,主持;

3、乡村旅游与特色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2014年,主持;

4、弹性思维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1年,主持;

5、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江苏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社科联课题,2011年,主持;

6、混合现实技术在旅游景观审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教育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11年,主持;

7、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感知维度分异与空间建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要参与。

8、文化生态视域下城市记忆传承与空间建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主要参与;

9、江苏省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机制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主要参与;

10、林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第二主持;

 

获奖情况

1、论文Analyzing Regional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a Cognitive Mapping Approach: the Case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江苏省社科联,2013年3月;

2、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论文《江苏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奖,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10月;

3、调查报告“江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基于江苏溱湖风景区的调查”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江苏省社科联,2016年7月。